0308果树研究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详细页  
 
柑桔流胶病
2015-06-19 15:44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真菌

拉丁学名:Diaporthe citricola Rehm

为害作物:柑桔

为害症状:本病主要为害柑桔的主干、主枝,以西南方受害重,病初期皮层呈红褐色水渍状小点,肿胀变软,中央有裂缝,流出珠状胶汁,以后病斑扩大,长宽达6~14×3~6厘米,圆形或不规则形,流胶增多,组织松软下凹。后期症状因致病原因不同有差异。树干上病部皮层变褐色,流胶点以下的病组织黄褐色,有酒糟味,沿皮层纵横扩展,但不及木质部(区别于树脂病流胶)为害。病皮下产生白色菌丝层。后期病皮干枯卷翘脱落下陷,剥去外皮层可见菌丝层中有许多黑褐色钉头状突起(即子座)。在突起周围有1圈白色菌丝环。潮湿时子座顶部滴出淡黄色卷丝状的分子孢子角。树冠上叶片黄化,枯枝落叶,树势衰弱。当病斑扩展包围主干时,病树死亡。苗木多在嫁接口、根颈部发病,病斑周围多流胶,在根颈部以上,树皮及木质部易腐烂,全株死亡。

病原菌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不规则形,每个分生孢子器有1~5个腔室,有一共同孔口;壁上密生长短不一的分生孢子梗。孢梗单胞,无色,丝状,不分枝或很少分枝,顶生分生孢子,孢子腊肠形或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微弯曲,单胞,无色。菌丝生长温度8~30℃,最适20℃,在微酸性时生长最好。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形成的适温为20~25℃,在此温度下26天便可产生子座。分生孢子在8~30℃时萌发,适温为 20℃,但要90%湿度或在水滴中才萌发。

分类属性:

分布区域:

发病特点:高菌在病组织上越冬,是翌年主要侵染源。菌丝块和孢子都能侵染致病,从伤口入侵后36天便可在病组织内产生子座,伤口愈重发病率愈高,无伤不成病。病菌借风雨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发病。3-6月和9~11月日均温15℃以上时发病重,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病势发展缓慢。品种中以柠檬发病最重,常引起死树;红桔、甜橙次之,柚类发病少。树龄愈大和树势衰弱发病愈重。果园积水、土壤粘重、树冠荫蔽发病多。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1)选地势较高排水好灌溉方便的地方建果园。在平地或水田上建园时,采用深沟高畦或土墩种植,以防病。

(2)加强栽培管理 重视排灌和施肥,园内禁种玉米等高杆需肥水量大的间作物,使桔园通风透光良好,减少发病。

(3)选用枳、构头橙、枳橙、酸桔和柚等抗病砧木,并适当提高嫁接部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4)彻底防治吉丁虫、天牛等树干害虫和洗刷树干,保持主干清结卫生,以减少病害发生。

(5)药剂治疗 5~7月用刮刀浅刮病疤,后用刮刀纵刻病部深达木质部,宽 0.5厘米数条,然后选用下列药剂涂抹:2,4-滴升汞桐油(1克、10克、20千克)合剂,多效霉素、农抗120、武夷菌素、春雷霉素200~250ppm,843康复剂原液,高脂膜5-10倍液;50%多菌灵、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小苏打(白碱)3倍液;波尔多液,46%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在发病期涂抹2~3次,30天1次。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