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果树研究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详细页  
 
柑桔潜叶蛾
2015-06-23 09:25  

中文名称;柑桔潜叶蛾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绘图虫、鬼画符

拉丁学名: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宽1.5~1.8×0.37~0.46毫米,翅展4毫米;雄成虫体长宽1.6~1.8×0.27~0.44毫米,翅展4.2毫米。全体银白色。触角丝状14节。前翅披针形,缘毛较长,翅基部有2条黑褐色纵纹,长度为翅长的1/2,两黑纹基部相接,一条靠翅前缘,一条位于翅中央,2/3处有"Y"形黑斑纹,顶角有一大圆形黑斑,斑前有一小白斑点。后翅针叶形,缘毛较前翅长。足银白色,胫节末端有l大距。卵 扁圆形,无色透明,直径0.25毫米。幼虫 体黄绿色,初孵幼虫体长0.49~0.88毫米,胸部节1、2节膨大近方形,尾端尖细,足退化。老熟幼虫体扁平,纺锤形,长约4毫米,胸腹部背面背中线两侧有4个凹陷孔,排列整齐。腹部末端尖细,具1对细长的铗状物。预蛹和蛹 预蛹长筒形,长约3毫米,胸腹 部二、三节较大,第一和六至十节两侧均有肉质突起,雌蛹体长宽2.1~2.5×0.4~0.5毫米;雄蛹体长2.2~2.5×0.43~0.56毫米,均为纺锤形,初为淡黄色,后为深黄褐色。腹部末节后缘两侧有明显的肉刺1个。

为害作物:柑桔

为害症状:幼虫为害柑桔的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虫道蜿蜒曲折,导致新叶卷缩、硬化,叶片脱落。秋梢被害率达100%。由于造成大量伤口,常诱发溃疡病的发生,给害螨、盾蚧、粉蚧和卷叶虫等提供了良好的过冬场所。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该虫以幼虫和蛹在柑桔的晚秋梢、冬梢或秋梢上过冬。幼虫过冬成活率与柑桔叶片含水量和旬降水量以及旬子均湿度的高低密切相关,低温低湿和叶片含水量少会导致虫口大量死亡。年发生代数,在中、北亚热带桔区10~12代;南亚热带桔区年生15代左右。一代历期17.1~91.6天;其中卵期2天;幼虫期4.2~21天,最长35天;蛹期5.5~11.8天。成虫多在3~7时羽化,其次为2l~24时,羽化当天就能交配产卵。成虫白天潜藏于枝叶间,草丛中,傍晚飞到嫩芽嫩叶上交尾产卵。柑桔的嫩芽嫩叶对潜叶蛾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卵只产在柑桔的嫩芽嫩叶上,多产在芽长0.5~5厘米的叶背上。产卵多在20时至凌晨4时,5~18时很少产卵。每雌一生产16~57粒。散产于嫩叶背面主脉两侧。每片叶l-lO粒。幼虫一、二龄食量小,虫道长各为0.8厘米左右;三龄为暴食期,占一生总食量的7l.6~84.7%,四龄幼虫取食甚少或停止取食。吐黄色丝结茧,在叶缘附近将叶卷起包围身体化蛹。在南亚热带桔区,2月初孵幼虫为害春梢嫩叶;主害夏梢、秋稍和晚秋梢;在中、北亚热带桔区,3-4月极少为害春梢嫩叶,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在柑桔苗圃嫩梢上发现极个别的幼虫为害,主害秋梢和晚夏梢。成虫和卵盛发后10天左右,便是幼虫盛发期。在南亚热带桔区年抽梢5~6次,幼虫有4一5个高峰期;中亚热带桔年抽梢3~4次,有3个盛发期。品种多样,树龄参差不齐和管理差,抽梢多的桔园与地区,发生代数多为害重。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1)冬季剪除在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春季和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以减少下一代的虫源。

(2)在柑桔夏、秋梢抽发时,控制肥水,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集中放梢"的抹芽放梢措施,以打断它的食物链,使夏、秋梢抽发整齐,以减轻其为害和减少喷药次数。

(3)药剂防治 在新梢芽长5毫米,萌芽率20%左右时喷第一次药,以后5~ 7天1次,连续2~3次,重点喷布树冠外围和嫩芽嫩梢,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25%亚胺硫磷乳油或青虫菌6号液剂或20%保丰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或苦楝油200倍液,或20%多杀菊酯或20%速效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土壤沟施(沟深3厘米)3%克百威可湿性粉剂2.5公斤混合25公斤煤灰,然后覆土,天旱时适当灌水,药效长达2个月。


主要天敌:

常用药剂:速效菊酯 克百威 多杀菊酯 氰戊菊酯 甲氰菊酯 甲萘威

水胺硫磷 杀虫双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